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报精粹

 

【财大人】在命运的荆棘中手握星光

-----记云南省巾帼建功标兵、我校商学院赵金蕊老师
2019-11-24 来源:《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报》第406期 作者:云财记者团 丁紫怡 苗玉薪/文


    “没有沮丧,没有绝望。”谈及当初得知自己身患癌症时的感受,商学院赵金蕊老师十分平静,“我的家庭教育磨炼了我强大的内心。”2010 4月, 赵金蕊老师突然患上鼻咽癌并已扩散至颈部淋巴细胞,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

    很多人惊叹,她年纪轻轻,面对癌症竟能有如此心态。她说,“人生中会有很多意外,轻易就能夺走你的生命,这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今年,与癌症顽强抗争了九个年头的赵金蕊老师以其感人至深的优秀表现,被云南省妇女联合会授予“云南省巾帼建功标兵” 称号。本期,请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近这位在充满波折的命运里以深情的姿态向生命致敬的人。




直面命运,不卑不亢


    刚确诊时,赵金蕊老师的身体状况非常不乐观,医院立即执行了全面清扫手术,而后因无法确定精准位置,只能采取大范围放疗的治疗方式。考虑到临时更换指导教师会影响学生顺利毕业, 她选择在昆明做手术和放疗,一边休养一边坚持完成了对 15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因为不方便常待学校,学生们便来到医院,守在病床前听赵老师的讲授。持续的高强度治疗导致她失去了发声能力,但她仍采用邮件、短信、笔记等多种方式完成了对学生的指导。
    2010 7月,赵金蕊老师的病情出现急剧恶化,一夜之间,癌细胞迅速扩散,致十根肋骨断裂,也让她彻底无法站立,只能卧床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化疗。这期间,她并未灰心丧气。除了家人的支撑和朋友的关心,云南省总工会, 校工会,各级领导和同事们,也在危难的时候给予了她经济上的有力支持和工作上的帮助。最终,赵金蕊坚强地挨过了弥散性骨转移的各种疼痛与折磨。
    2011 3月, 化疗治疗结束后, 赵金蕊老师在主治医生的鼓励下,接受了边工作边治疗的医治方案,重新回到三尺讲台,全面恢复所有教学科研工作。“医生非常理性地分析我的情况,与我讨论未来。” 赵金蕊深知,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过这个坎很难,但她必须这么做,她还有家庭,有宝贵的人生。即使卧病在床,她也坚持学习专业知识,探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思考新的教育理念。
    “赵金蕊老师非常坚强,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乐观心态,热爱生活,这是很不容易的。”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敏如是评价。她说,赵金蕊老师回归讲台后,即便身体状况不佳,也几乎没有影响到教学工作。学院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教学培训或交流会,她都会主动参加,以提升个人能力。“我从未感到赵金蕊老师因身体原因而在工作上有丝毫松懈,她甚至做得比很多人更多。”
    在2012年至2016年集中医治四种严重的并发症期间,赵金蕊老师每学年都满额甚至超额完成岗位职责要求的教学工作量,在CSSCI发表学术论文4篇, 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重要学术专著《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出版教材 1部,参编教材 1部,参与国家级课题 2项,省级课题 1项,4 次获得“科学研究成果奖”, 2 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的学生中,有 2 组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得省级奖项、3 组获得校级奖项,1 组完成 SRTP 项目,所指导的毕业论文有4 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2 名本科生在她的带领下做科研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学院会务、国内学术会议、研究生招生和答辩以及各种集体活动,并于 2014 年顺利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磨难之中,温暖包围


    不仅是人民教师,赵金蕊老师在家庭中还身兼母亲、妻子、女儿三种角色, 其间的平衡非常重要但也非常不易。“宽容”“理解”“责任心”便是她认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最佳办法。
    赵老师的丈夫是军人,无法时时守护在患病的妻子身边,但他总是竭尽所能去照顾她,所有的紧要关头他都是赵老师最坚强的依靠。做手术的时候,将她送进手术室;做化疗的时候,帮她把头发剃光,陪着她微笑面对。“有一次, 因为医生没有控制好止疼针的剂量,导致我遭遇生命危险,恰好他来医院看我,才把我救回来。”弥散性骨转移导致十根肋骨断裂的时候,是丈夫第一时间把她背到医院,到处求医、做检查。事务繁忙的时候,丈夫总是背着行囊匆匆赶到医院,签字陪伴……“我很感谢他。”赵老师说,对于丈夫的工作,她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与肯定,“我们能安稳地生活,是因为有他们的坚守。” 夫妻之间的包容与扶持或许就是爱的根本意义。
    赵金蕊老师的儿子贝贝在她查出患病时只有两岁,被提前送进了幼儿园。课余时间,赵老师都将他带在身边,因为同时要兼顾自己的博士学业,必须书不离身,边就医边学习,贝贝就在医院里陪妈妈度过了在病床上的一天又一天,一熬就是四年。
    要说我生命中的一大福分,应该就是我有一个善良懂事的孩子。”赵金蕊说。给医院的病人派发糖果希望能减轻他们的痛苦;让妈妈早点休息,自己来帮妈妈、帮别的病人守着换吊瓶;发烧打针也不掉眼泪,因为他知道这远远比不上妈妈所承受的病痛……当时病房里有一个7岁的小男孩,脑门上长了肿瘤, 痛苦使他几乎全天都在哭喊。赵老师希望儿子能给哥哥送去温暖,帮助他渡过难关。第二天,贝贝把自己最心爱的也是家里唯一的一个奥特曼玩具送给了这个哥哥,还不停地与他说笑、给他剥糖吃……小男孩那天终于没有掉眼泪,坚持把化疗的针打完了,他的母亲和赵金蕊老师在一旁都难忍落泪。“和他讲道理远不如让他自己去经历。”儿子的成长给了赵金蕊老师莫大的欣慰,也是支撑她走下去的强大力量。
    在读博前,赵金蕊老师就已将博士期间需要完成的学术研究与文章撰写都准备好了,博士论文第一稿是非常具有学术创见性的研究,但是导师要求她调整为宏观经济方向,这几乎推翻了她此前的努力。“医病从没有让我掉过眼泪,这件事情才真的让我痛哭流涕。而就在我近乎崩溃、坐在床角哭的时候,是贝贝第一个冲过来安慰我:‘妈妈不哭, 妈妈历尽艰辛,天天熬夜,看那么多书, 写出那么多好文章,怎么会不行呢?老师这样做也许是因为你病了,希望你慢慢来,晚点毕业。’”儿子温柔的鼓励像一颗救命稻草将赵金蕊老师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
    “磨难中能见真情,许多家庭遇到这种事,离的离,走的走。但我们一家三口在我患病后也一如既往地幸福。境遇或许是悲凉的,但庆幸我的家庭是温暖的。”就是因为这份难得的温暖,赵老师的家庭在 2013 年被云南省总工会评为“五好和谐家庭”。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赵金蕊老师感触颇深,她强大的意志力是在磨砺中成长的,也是在父爱中参透的。她的父亲是云南省劳动模范,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对贫苦家庭的关怀甚至超过了对自己家的照顾。父亲用行动教给身边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他退休后被返聘,甚至在病重吐血的状况下仍坚持工作,最后也是在工作台上倒下的。
    赵金蕊老师的姐姐 13岁以高分考取外地学校,便离家求学。那时恰逢母亲病危,需要 24小时陪护,重担都压在了赵金蕊老师的身上。这段经历磨砺了她独立坚强的意志,练就了她强大的心理,也让她参透了许多道理,这些在她面对重症时都有了体现。
    父亲第二次脑溢血发作导致半身不遂,却用颤抖的不受控制的双手,完成了自传的撰写,这也成为而后赵金蕊老师带病在职读博的有力精神支撑。“独立、坚强、有担当、有爱心。”这就是父亲身体力行教给赵金蕊老师的人生信条。
    2005年,赵金蕊老师的父亲去世。“虽然父亲已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在我的心中永存。”赵金蕊说,父亲碌碌一生、透支自我的做法曾让她无法理解, “但现在我明白了,人活着是要追求价值和实现自我的,不只是肤浅的吃饱穿暖,更要让人生变得有意义。”

心系教育,师者情怀


    谈到对未来的期待,赵金蕊老师希望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师者”。拒绝以每天到点上下课为始终的流程式教学,有没有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授,在她看来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8年,赵金蕊老师参加了昆明消防指挥学校的督导工作,并在作为代表发言时提出意见,“一定要将神圣的职业使命感贯彻于教学之中,先把责任心、使命感的建设做好,再在这个基础上去要求专业知识。”在她看来,教育为的就是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修身”, 提高个人素养。“一个人怎样都能走过人生,但人与人之间层次、格局的差别是很大的。”在儿子成长过程中,她也深得体会,“三观的塑造是最重要的, 要想把教育做强大,就要把心和思想打开,把境界与格局打开。”
    始终将“先做人,再做学问”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赵金蕊老师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也深得学生喜爱。“刚知道赵老师的病症如此严重时,我很惊讶,因为她对教学、科研的要求丝毫没有因此降低,始终精益求精。”会计学院注会 10-2班李可航同学说,赵老师的言行举止传递给学生的始终是一种严谨认真、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年我回云南时约赵老师见面,她当时正在中华职业学院上课,听说我远道而来,一下课就带着贝贝赶回来,我特别感动。见到赵老师精神不错,身体也有了好转,我感到很开心。”
    “赵老师会从各个角度进行举例, 解答学生的提问,我每次听她的讲解都很受启发。课外她也会和学生亲切交流, 因为我是外地人,她会向我介绍昆明周边一些值得去的地方。我周围很多同学除了向赵老师请教学习问题外,也爱找她聊生活。”商学院市场营销 1803班硕士研究生李婧说。
原工商管理学院市专 08-1班李冉同学说,“我的赵老师是一位坚韧而执着的女性,她不畏艰难,刻苦钻研, 每天都在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奋斗, 是一位真真正正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在她眼里,赵老师教学能力出众,备课充分,不需要书本的辅助, 就能将全书知识点贯穿整堂课,而且通俗易懂,“对于一个我这样记忆力差的学生来说,一堂课下来能记住大部分内容。”
    毕业后的李冉还保持着给赵老师发邮件的习惯,“一封封邮件陪伴着初入职场的我,她听我的牢骚、抱怨及迷茫, 给我鼓励、安慰和帮助,虽然总是彼此挂念,但一封充满温度的邮件让我们知道彼此都好好的,就甚是欣慰。”李冉迈入婚姻殿堂时,赵老师全家去参加婚礼,贝贝还当了花童。“那时的她看起来因生病依然寡瘦,交谈中听到她说还是喜欢当老师的踏实感觉,就继续回学校教书了。其实我知道,这是因为她的心依然牵挂学生,她依然希望能传道授业。”除了教书育人,赵金蕊老师还希望能够坚持做更多社会工作,关注更多重症患者,帮助他们进行心理建设。作为过来人,她明白重症患者身体与精神上的痛苦,来自内心深处强烈的共情力与责任感促使她想要去担当这样的角色, 给予更多人温暖。
    近年来,赵金蕊老师的身体状况已有好转,丈夫转业后也为她分担了很多压力。当下贝贝面临小升初,作为母亲, 她会抽出更多的时间辅导贝贝的功课、陪伴他,再加上繁忙的工作,赵金蕊老师几乎每晚都在 12点以后才能休息。到了周末,她会带孩子回去看望老人, 帮他们备齐生活用品。对于重症病人来说,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琐碎或许都是难得的确幸。
    面对充满波折的命运,凡人只能选择直面。没有被病痛打倒,足以证明赵金蕊老师内心的强大。命运或许是不公的,但每一个生命的价值他人无法定义也无法衡量,只有摸爬滚打、披荆斩棘才能手握星光。她,做到了。    

阅读次数: